2009年7月28日星期二

IPHONE 3GS 显示和触摸模组小亮相

虽然有tooold嫌疑,还是要总结一下。

先来看看显示屏和驱动IC,显示屏是3.5英寸,480X320分辨率的 16M LTPS TFT LCD。这回供应商据说是 TOSHIBA,isuppli估价19.25$, 显示驱动IC的提供者是三星,上一代Iphone 3G用的是日本某公司的,似乎是瑞萨,这让DDI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三星很没面子,这回三星终于抢得了这杯羹,据说是靠低价策略,这块片子才卖1$不 到,DDI的利润是越来越低了啊。。。



这次触摸屏和显示屏一起都是用的TOSHIBA的,回想起上一代iPhone的触摸屏先是由SHARP供货,结果由于触摸屏和玻璃面保护罩之间的机械连接很难处理,导致夏普的产品淘汰率居高不下,触摸屏产量无法提高引发供应问题,苹果不得已把订单转给了很低调的德国公 司Balda AG,导致其名声鹊起,不过Balda实际也是通过中国制造厂TPK来代工的。夏普当年肯定也是很痛心的,煮熟的鸭子飞走了,看来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 啊。触摸屏模组也是很贵的,isuppli估价16$,不过比起一代3G的20$还是便宜了不少,看来经济危机,物价普遍大跌啊。





再来看看触控IC,tear donw只show了TI 的一个触控芯片F761586C,遥想一代Iphone 2G的时候,触控芯片还都集成在一个单独的mini PCB上,那时候TI提供的芯片CD3238主要做Driving驱动用,同时集成的还有博通(broadcom)给苹果订制的Sensing IC,NXP 的MCU,Hosonic的晶振和Atmel 的EEPROM。二代3G的时候mini PCB已经没有了,晶振,EEPROM,MCU和Sensing IC合成了一个Broadcom的BCM5974,TI 的Driving IC CD3238也升级成了CD3239,集成度已大大提高。如今的3Gs似乎已经把所有IC集成在了一个TI的芯片里头,由于手头没有最新的解剖资料,只是乱猜,不过总的看来,芯片的集成度是越来越高,相信不久后的某一天,Display Driver IC和Touch Controller IC也会合二为一,这也应该是大势所趋。



二代IPHONE 3G触控IC

2009年7月27日星期一

android 2.0可能支持多点触摸?


最近有流言google即将推出的android 2.0操作系统,即大家认为的donut(名字好怪,叫油炸焦圈)会支持多点触摸功能,类似zoom in/out的图片缩放手势今后可能在2.0实现。但是马上一个来自罗马尼亚的google职员跳出来说这不是真的Donut并不支持多点触摸,而且Donut并不是android 2.0,这让人有点晕,那么android 2.0可不可能支持多点触摸? 有人认为,和Cupcake(纸杯蛋糕)与Android 1.5的关系一样,Donut只是隶属于Android 2.0的一个子项目,所以说即使Donut不支持,最后Android 2.0也是有可能支持的?

我觉得android 2.0支持多点触摸一点问题没有,android 1.0其实就已经可以支持了,有人早就在G1 Phone搞出了多点触摸,只是google把该功能屏蔽了,出于什么考虑不详,有说是功能不完善,有说是google怕侵权所以应apple要求没有使用这一功能。不过随着Palm Pre使用了多点触摸功能以后,只和apple打了几次口水仗以外,似乎没出什么大事儿,想必google如果真的是出于侵权考虑没用这招的话,一定暗自后悔自己太老实了。

不过也许google还有另一个原因一直迟迟没有支持时下最炫的多点触摸功能,那就是通用性的问题,在G1 phone一种手机上实现多点触摸不难,但是android是一个通用平台,要做到放之四海皆可用就不太容易了,触摸屏的解决方案现在很多,要实现多点触摸,互感式电容屏自不必说,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multitouch, 自感式电容屏可以实现两个点的pseudo-multitouchG1就是自感式电容屏),digital type的电阻屏现在也可以了,不同类型的触摸屏驱动方式不同,需要分别考虑。况且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触摸屏,不同厂商的解决方案也没有个统一的规范,就互感式电容屏解决方案来说,synapticclear pad, cypresstrue touch, atmel,pixcir等等这些厂商的解决方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,要把他们都做到兼容并蓄有点困难。

一种解决方法是将软件平台和硬件解决方案捆绑起来,提供给手机制造商,选择几个长期合作伙伴,不过这样通用性就差了,也不利于终端厂商降低成本。另外一种终极解决方案就是业界制定统一的驱动标准和规范,让硬件厂商都按这个走,这更需要各方长时间的磨合和博弈。总之兼容性是android最难解决的问题,也是很多人不看好这个平台的原因,究竟android 2.0会不会支持多点触摸,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

2009年7月26日星期日

电阻式触摸屏如何实现多点触摸(ALTERA解决方案)

在电容屏大行其道的今天,电阻式触摸屏解决方案以其固有的简单,低成本,支持多种输入介质(导体,非导体)的优点仍然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,和电容式触摸屏解决方案相比,耐久性和多点触摸是电阻屏的两大软肋,但是目前其中的一个技术难题-多点触摸,已经有所突破,这里介绍一下ALTERA的电阻屏多点触摸解决方案。

首先需要说明的是,电阻屏也分为两大类,一种是传统的4/5/8线电阻屏,这种电阻屏通过检测接触点由ITO电阻分压产生的输出电压大小,来分别判别X和Y坐标的位置,这类电阻屏是无法实现多点触摸的,因为多个触点造成的电阻分压情况很复杂,使得触点位置与输出电压之间无法形成统一的规律,所以无法判定。

而另一类的电阻屏的驱动模式被称为digital switch方式,它采用两层ITO分别作为水平的sensing line和垂直的driving line,driving line和sensing line之间的触点就相当于一个开关,在未接触时,它们之间是绝缘的,而接触发生后,两者发生短路,相当于开关闭合。驱动的时候,其中sensing line通常由一个上拉电阻施加高电平,同时在driving line上以一定频率依次在各列中施加负脉冲电压,这样当扫描到触点所在的那一列时,由于触点开关闭合,形成直流通路,使得触点所在行的电压被拉低,形成一个负脉冲,这样就检测到了触点的位置。 由于driving line是顺序扫描的,则可以检测到多个触点的位置



但是当多个触点同时存在的时候,在一些情况下会产生误判的情况,也被称作“伪点”(aliase)。如下图,在三个触点中,其中触点1和触点2在同行,触点2和触点3在同列,当扫描C0时,由于触点1的存在,R1的电压被拉低,但是由于触点2的开关也处于闭合状态,就造成了C0和C5的短路,使得C5的电压也被拉低,即使这时还没有扫描到C5;同时,与触点所在同一列的触点3使得R5和C5短路,也使得R5电压被拉低,这样电路就在扫描C0的区间检测到两个触点,而其中C0-R5的触点实际是不存在的,即伪点。



消除或减少伪点产生的方法主要是提高读出sensing line电压的反应速度,由于各触点之间存在ITO电阻,信号的传输需要一定时间,比如上面的例子中的R1电压拉低后,并不会立刻造成C5电压下降到0,而要经过一定的RC延迟,同样,C5到R5之间的作用也需要一些时间,这时如果能抢在R5开始下降之前就结束这一周期对sensing line的采样,伪点就不会发生。

因此提高时钟频率显然会降低伪点的发生概率,可把频率提高10到100倍,从100KHz -> 5MHz,可基本消除伪点,但是频率太快也会造成发生在面板右上侧的触点感应不到,因为右上侧的触点到driving line输入端和sensing line输出端的电阻都最大,传输延迟也最大,这是扫描频率太快会造成“失点”。这就成了一个trade-off问题。

解决方案也很简单,增加分别控制driving line和sensing line时序的信号SFT和SEN,当SEN和SFT的延迟减小时,可消除伪点,当SEN SFT延迟增大时,可避免失点, 用软件设置的方法可以在扫描屏幕左侧的driving line时,调整减小延迟,而在扫描到右侧时,增大延迟,这样即可两全其美。更详细的说明可以参考这里




目前致力于电阻式多点触摸解决方案的公司除了atmel,还有Stantum,Touchco,samsung等,成本低是它的最大优势,如果能在精确度和可靠性更进一步,相信电阻式触摸屏会更受青睐。

2009年7月25日星期六

新思推出了基于mutual cap sensing方式的多点触控解决方案

新思(synaptics)又出手了,推出了支持真正多点触摸的触控解决方案ClearPad 3000,可最多感应10个触点,说这回支持的是真正的多点触摸是因为它的上一代产品ClearPad 2000采用的是self cap sensing方式,这种感应方式实际只能检测到两个触点,但是用于手机产品是足够了。

这一次新思采用了和苹果类似的mutual cap sensing方式,可谓全面升级,十个手指头都能检测到了,而之前苹果的Iphone可最多支持5点,但是根据专利来看,苹果有可能限制了其部分应用,毕竟在这么小'的3.5'屏幕支持再多的点也没什么意义。那么对于一定尺寸的触摸屏,能够识别多少触点才是最合适的应用呢?这里提供一个经验公式,即触摸屏应支持的触点数约等于触摸屏对角线尺寸的一半(去整)。我们平时所说的屏幕尺寸就是对角线尺寸,那么比如微软的touch surface 是30'',所需要支持的触点数即为15个,而iphone的3.5''屏所需支持的触点数即为2个 。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,可识别的触点数并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要和屏幕的物理尺寸配合,才可以物尽其用,不会浪费。

那么看看ClearPad 3000的spec:

1. 最大支持8''的触摸屏
-按照上面介绍的经验公式计算,最少需要4个触点的识别能力。 可以用于ebook,GPS,PMP,UMPC等,这些产品

2. 最多支持48个感应通道
- iphone是10个

3. 精度 正负1mm
- 一般人手指的接触面积在50平方毫米左右

4. 触摸屏厚度 0.3mm
-算是相当薄了,苹果的方案厚度大概在0.6mm左右,这主要是由于苹果采用的触摸屏是两侧ITO结构(图1),sensing line和driving line之间隔着一层玻璃,而据说新思的方案是单层ITO(图2),采用的是”花形“图案来增加sensing line和driving line之间的耦合电容。

图1:


图2:


笔者认为单层ITO结构固然更薄,制造成本可能更低,但是sensing line也更易受到来自触控面板下方的显示模块的噪声影响,特别是来自液晶驱动VCOM电压的干扰,使得需要对触控IC的设计进行特别的考虑,而双层ITO的天然优势是driving line可作为一个屏障将sensing line和下层隔离开来,这方面的具体原因今后有时间再写一篇另作解释。

5 功耗: 动态功耗5mA 休眠模式12uA


已有十几年技术积累的新思,近几年在触控市场一直领跑,从06年推出的LG prada触控手机到后来的G-phone, RIM这些耳熟能详的产品,新思占领了电容触控的大部分中高端市场,不过Cypress, Samsung这些公司也已经或准备推出自己的新产品,看来今后mutual cap方式的触摸屏市场要红火起来了。